
極高的辯識度,使母親的茶飯就好象烙上了她個人屬性的商標,一嘗就知道一盤菜是不是她做的。
我的母親叫李春蘭,是隔壁鄰舍、親戚家門公認的賢惠能幹人。
母親的一手好茶飯對我的影響是一生的。記得小時候,最盼望的是過年,那時候我家是大家人囗,全家福照片上的家人達三十六人。團年飯從材料準備到烹熟上桌,都是母親一個人操持。團年飯菜單上有八道涼菜、八道蒸菜、八道炒菜和兩道湯,這個配置比一般的紅白喜事席面的標配還高。
八道涼菜有涼拌豬肝、涼拌豬耳朵、涼拌豬賺頭(豬舌)、涼拌豬肚、涼拌豬頭肉、涼拌凍糕(皮凍)、涼拌皮蛋、涼拌藕片、涼拌西紅柿,六渾兩素。六渾的擺盤方式是,將燙好的豆芽、菠菜過涼水,埑在盤底,鹵好的渾菜切成片,放在豆芽菠菜上,片片首尾相壓,旋轉成盤,造型十分看好。上桌後再調好一碗辣子醋,以供醮用。涼拌藕片和涼拌西紅柿則為甜菜,將藕片和西紅柿擺盤後撒上白糖即可。涼菜屬於開胃菜,通常一上桌就一掃而空。空盤撤走,騰岀桌面,就上蒸菜。
八道蒸菜有紅肉、大穌、小穌、粉蒸排骨、臘魚、綠豆元子、豆腐元子、糯米南瓜。蒸菜是埑胃菜,吃下幾筷蒸菜,大家便開始敬酒、扯酒。竹溪酒席上的很多規矩,也是母親在這個時候一點點灌輸給我們的,諸如:堂屋之中正對大門的是上席;上席只能由長輩(或長者)坐,孫子可陪同爺爺坐上席,而兒子不可;魚頭要對着上席;一盤菜上桌,上席動了筷子,其他的人才能夾;夾菜時不能在盤子裏亂翻;吃飯時不能用筷子指人;不要把筷子豎插在飯菜上,因為只有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這樣;添飯不能説“要飯”;“茶七,飯八,酒滿”,茶滿欺人,酒滿敬人……
八道炒菜(竹溪人習慣把炒、燜、煸、炸、紅燒都歸於“炒菜”)有酸辣子炒雞子、紅燒鯉魚、鹽菜炒臘肉、鍋巴腰花、豆食回鍋肉、千子、酸辣子炒大腸、粉條炒廋肉。炒菜是最見操廚者功夫的,同樣的原材料,手法不同,味道截然不同。
最後上桌的是兩道湯,一道是蒸盆,一道是萵筍排骨湯。蒸盆要蒸 5 個小時,排骨湯要文火慢燉 3 個小時(開席前半個小時再下入萵筍)。為了這兩道湯,母親從零晨雞叫以前就開始操持。吃完團年飯,我們去五峯山上墳祭祖,晚上放煙花、看春晚。母親一個人忙着收拾碗筷,晚上又開始準備第二天清早的米酒、湯圓。
母親茶飯的手藝很全面,泡酸辣子、曬稀醬、酶豆腐乳、做米酒等等,關乎吃的幾乎無所不會、無所不精,而且她做岀來的東西,口味總是與別人不大相同。她加工食物的獨特方法常常被親友鄰里效仿。竹溪人家家户户都喜歡醃酸韭菜辣子,母親醃的酸韭菜辣子就更具風味。韭菜洗淨後,切除過多的葉子,置竹筲箕中,陰處涼一日,拌入尖椒、薑絲和鹽後,再放入筲箕中放兩日,目的是讓鹽咬岀韭菜中過多的水份,並通過筲箕漏岀,然後盛入陶壇密封。這樣做岀來的酸韭菜辣子不僅酸辣味正,而且耐儲存,放上三個月,仍然爽脆,並且也不會過酸。酸韭菜辣子至今是我的至愛,每隔幾天必吃。炒牛肉絲時,牛肉要截面切片再切絲,這樣可以切斷肉纖維,炒起來易熟,吃起來更穌。牛肉絲大火炒熟後舀起,葱薑蒜爆香,鑲入配萊炒熱,迅速把熱氣尚存的牛肉絲倒入,大火翻炒幾下就岀鍋,這樣炒出的牛肉絲才穌嫩好吃,牛肉絲若遇上冷的配菜,就會肉老難嚼。做麻辣豆腐時,提前把豆腐浸入温鹽水,一是讓其入味,二是可使豆腐更嫩。林林總總的小竅門,使得母親的茶飯看似平常,但吃起來味道就是與眾不同。極高的辯識度,使她的茶飯就好象烙上了她個人屬性的商標,一嘗就知道一盤菜是不是她做的。
母親是農村出身,沒什麼文化,沒有固定工作。做小工、刮棕絲、出酒糟、做皮鞋、做縫紉、賣包子……幾乎一年換份工作,母親負擔了養家育子的一大半。
母親的職業生涯是動盪而豐富的,其中最後一項職業是開包子鋪。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,西關街的“彭家包子鋪”可謂聲名遠揚。老闆、師傅、小工均由母親一肩挑。我們家包子好吃的竅門是,一是面發得好,二是餡兒好,其他環節與別人沒什麼不同。一半肉一半葱,肉是廋多肥少的五花肉,葱是去掉葱葉的葱白。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成本,但門庭若市的喜氣,是市場對母親作出的一種回報。
記得有一次我帶着兩個餐飲圈朋友回竹溪,順便去家裏看看。母親很是高興,問我們吃飯沒有?我怕她忙碌就説吃了。她看岀了我在撒謊,説:你哄不了我,廚房裏有菜,你們坐一會,我隨便給你們弄幾個菜也比外面吃的舒服。不到半個小時,四菜一湯就上桌了,泡椒洋芋片、尖椒洋芋絲、炸洋芋莢子、涼拌白菜薹、白菜粉絲湯。這時候她才説:恰好今天沒買菜,現在去,菜場早就關門了,你們將就吃點兒。簡單的幾樣素菜,做法和味型的巧妙變化,生生地把它們變成了幾道味道十足的精美菜餚,同行的兩位餐飲大佬讚歎不已。滿滿的四菜一湯,滿滿的一大鍋洋芋鍋巴飯,生生地被我們三人一掃而光。
父親兄弟姊妺多,輪月贍養年事近百的奶奶,輪到父母值班時,年愈古稀的母親幾乎全部挑起了贍養奶奶的事務。奶奶牙齒痛,母親買了蜂窩煤爐子,爐子上整日小火慢熬慢燉着鹼水米湯、凍米子粥、山藥烏雞湯之類的粥、湯,把早已糊塗智障的奶奶養得健旺矍鑠,直到奶奶無疾而終。
如今母親年事己高,體弱多病,因為記性越來越差,所以飯菜也大不如前。母親仍然是每天有忙不完的事、操不完了心。“儒人不憂米鹽,乃勞苦若不謀夕”(歸有光·《先妣事略》)。汪曾褀在《人間有味》中借用這句話概括他母親,我也實在想不出更貼切的文字概括我母親,只好也引用這句話。
以十堰市城區為例,毫不誇張地説,竹溪菜佔據了整個 十堰城區餐飲市場的半壁江山,除了遍佈大街小巷的竹溪餐 館,就連各大賓館酒樓,其菜單上也都分設竹溪菜欄目,以 致於竹溪廚師一師難求,竹溪廚師在江湖中的地位自然是一 路抬升。
五日食,鮮也;竹溪泡菜,取高山之良蔬,浸雪嶺之清泉,吸窯壇之地 氣,終而成就酸辣之絕。品質之良,源於水質之優。名追古意,族傳百年之老酸水,秉襲千載先人之巧術,推數 十品種而成系列,名揚荊楚而樹獨家。品人間百味, 竹溪泡菜絢奏絲簧。158母親總是安...
奶奶牙齒痛,母親買了蜂窩煤爐子,爐子上整日小火慢熬慢 燉着鹼水米湯、凍米子粥、山藥烏雞湯之類的粥、湯,把早 已糊塗智障的奶奶養得健旺矍鑠,直到奶奶無疾而終。汪曾褀在《人間有味》中借用這句話概括他母 親,我也實在想不出更貼切的文字概括我母親,只...
小雪至,先是聞到豬血包兒等臘味的氣味,然後就是臭 豆渣獨有的氣息。而只有臭豆渣才是竹溪獨有的地方特色風味 美食,全國其他地方均無發現。這是丈母孃做 臭豆渣時常説的一句話。
135漿水米湯與懶豆腐米湯的區別只在於後者加了豆腐。將鍋巴與米湯水小火煮成鍋巴米湯,其清香綿長之味很是獨特。鍋巴飯只能在鐵鍋柴火灶上做,是農家款待稀客的盛情之物。將苞谷面拌濕後大火蒸成半熟,再將這兩種半熟的粗細糧食混合拌勻蒸熟。
吃水煎包 時,最好配上一碗大蒜辣子和鹼水米湯,大蒜辣子澆在餡兒 上,吃幾口包子,喝幾口鹼水米湯,痛快了口舌,舒服了胃 腸,抖擻了精神。自從明邦華調走,飲食服務公司的水煎包口味大不如 前,曾經早上排隊吃水煎包的情景一去不復返。前幾天,我陪同多年沒...
回想當年我母親烹製油旋兒的情景,我以為竹溪油旋兒 與山東油旋兒既有相似之處,也有很大的不同。可能是製作油旋兒太費事,加之現在提倡少油少脂,所 以油旋兒在不知不覺中淡岀了食譜,以致於很多年青人都不 知道它的名字,將其稱作“油饃”或“油餅”。
美食家汪曾祺的《蘿蔔》羅列了全國各個地方的蘿蔔, 並賦之以情懷,卻沒提竹溪的蘿蔔。我想,這是因為汪老先 生沒到過竹溪,沒吃過竹溪的蘿蔔,這是他的遺憾。
1、凡本網註明"來源:竹溪新聞網"、"來源:竹溪論壇"或"來源:今日竹溪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,並註明來源,違反上述聲明者,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竹溪新聞網註明"來源:XXX(非竹溪新聞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,可與本網聯繫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719-2729868 0719-2722699